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,一群心怀家国的科学家扎根荒漠戈壁,隐姓埋名、攻坚克难,用汗水、青春、热血甚至生命,为新中国筑起了坚实的国防盾牌,更留下了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。
这个暑假,虎扑nba,虎扑足球人文学院“星青年”志愿宣讲团再度踏上征程,深入台州临海市和三门县,走进社区街道,以青春之姿,开启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之旅,将红色文脉的火种播撒到更广阔的大地。
追寻历史足迹,开启精神寻根之旅
七月,“星青年”宣讲团来到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有限公司,开启了一场红色精神的寻根之旅。走进核工业展厅,泛黄的设计图纸、斑驳的科研仪器、珍贵的历史影像,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宣讲团成员沿着时间脉络,深入了解了我国核工业从筚路蓝缕到举世瞩目的发展历程。当党中央做出发展原子能的重要决策时,国家一无所有,经过数十年的努力,我们从发现了“开业之石”铀矿,到建成“一堆一器”,再到铸就“两弹一星”,每一段往事都见证着中国人“挺直腰杆子”的决心,每件展品背后,都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家国情怀。
这场沉浸式的交流体验不仅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时代价值,更让队员们深感讲好中国故事,将红色精神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之重,使命之艰。“我们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地,把‘两弹一星’精神弘扬和传递下去,还得靠你们年轻人啊。”三门核电宣传科杨小洁主任鼓励队员们不断学习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的深刻内涵,把这一伟大精神传播的更广更远。
走进社区街道,播种红色星火
宣讲团分组行动,走进社区、街道和党群服务中心,根据不同受众特点精心设计了11场特色宣讲活动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,在基层沃土中生根发芽。
在白云社区,宣讲员以“两弹一星背后的神秘科学天团”为主题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堂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影像资料,宣讲员揭开了“两弹一星”伟大成就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科学家故事。从钱学森的“五年归国路”到王承书的“三次我愿意”——放弃海外优渥归国、转换研究方向、隐姓埋名奉献核事业,孩子们被这些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。
宣讲结束后,孩子们在宣讲员的指导下,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“两弹一星”模型。当一枚枚小火箭在手中挺立时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。“原来科学家们这么厉害!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!”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道。
在富康社区,宣讲员以“赤心向党,逐梦航天”为主题深情讲述了台州籍功勋科学家陈芳允的报国人生。这位“两弹一星”元勋毅然放弃海外优渥条件,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。在西方严密技术封锁下,他带领科研团队白手起家,用最简陋的设备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。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,别人祝贺陈芳允时,他谦虚地说:“我只不过为中国的原子弹做了一件小小的工作。”一位老党员感慨道:“陈芳允是我们台州的骄傲,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!
今年是“星青年”志愿宣讲团开启志愿宣讲的第三年,团队走过的宣讲点已经超过30处,开展的宣讲科普活动辐射人群近万人。在未来,“星青年”宣讲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所学,通过社会实践常态化开展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和科普活动。正如那些隐姓埋名的前辈科学家化作璀璨星辰照亮苍穹,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也将接过精神火炬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!
——发布于2025年8月26日《潮新闻客户端》
https://tidenews.com.cn/news.html?id=3236429&source=weixin